泌阳县:靶向监督营商环境 护航亲清政商关系
今年两会报告直面市场关切,向全社会表明了促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市场平等竞争、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态度。近年来,泌阳县纪委监委以探索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121”机制为抓手,聚焦行政审批服务领域违规审批、吃拿卡要、“窗口”腐败等突出问题,从细处入手,着力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服务群众的各环节、全过程,着力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延伸”确保监测服务全覆盖。该县纪委监委组成6个“室组”联合督查组,围绕研究责任落实、政务服务场所服务效能、要素保障、法治秩序公平公正、干部队伍纪律作风等9个方面,采取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全县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在全县23个企业设立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为企业运行、接受监管以及项目备案、立项、规划、环评、批复、施工许可等环节,提供全程监测和跟踪服务。鼓励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勇当企业联络员。联络员通过定期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定期收集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实行清单化管理,解决企业难题,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两公开”深化监督透明化。该县纪委监委强化对审批、规划、监管、执法、资金等权力集中领域和部门的监督,公开公示“小微权力”清单和联络员名单,对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涉企违纪违法行为,做到查办态度“零容忍”、查办速度“零延迟”、举报线索“零存量”,并一律通报曝光。同时,督促部门优化涉企服务,推动各职能部门结合职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网上办”“一次办”审批,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亲清不分、违规插手干预充当“掮客”、利益输送等破坏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向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开刀”“亮剑”,铲除案件背后的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监督”推动监督精准化。当好企业建设和项目立项审批等前期运行过程中的“护审员”,并常态化跟进监督。推行优化营商环境企业“监测点”反馈的问题以及群众举报的问题整改“销号制”,聚焦企业和项目的满意度和关注点,立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积极主动作为,并建立涉企服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企检查等方面的日常登记制度,对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坚持优先受理、专项办理、快速处置、严肃查处。问题线索落实一件销号一件,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解决问题件件有回声。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强化跟踪问效,促使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压实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营商环境建设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推动监督效能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营商环境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强保障。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加强对重点人员、关键岗位的警示教育,督促相关部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着力营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邓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