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勤念“紧箍咒” 筑牢“防火墙”
“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作表率、当先锋,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结合实际学,认真领悟新思想新论断,把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各项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近日,西平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张提华对机关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集体谈心谈话,提出了明确要求。
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县纪委监委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既抓住“关键少数”,又管住“绝大多数”,把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防线”。灵活运用提醒约谈、诫勉谈话、责令检查、批评教育等方式,抓早抓小,对症“开单”,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党员干部轻微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早了解、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防止“小毛病”演变成为“顽瘴痼疾”。
为做实日常监督管理,县纪委监委注重把好时间节点关。每逢中秋、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节点,由纪委书记对县、乡干部进行集中谈话,县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对驻在单位党员干部进行集中谈话,将“四风”等问题进行预防提醒,防止节日病和作风问题反弹回潮。此外,在干部岗位调整或提拔使用的时机,进行集体谈话提醒,帮其上好任前“廉政第一课”。推动谈话在防范上“延”长度,把监督管理的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做到无病常防、初病早治。
为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县纪委监委以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等重点监督内容为切入点,持续开展“蹲点式”“体验式”“嵌入式”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快查快结,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释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鲜明导向和强烈信号。同时,充分发挥谈话函询在执纪审查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运用廉政谈话、提醒谈话、谈话函询、诫勉谈话、关心关爱等常态化制度,采取通报典型案例、编印案例警示读本、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教育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自查自省自警,不断持续强化震慑,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2022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71人次,第一、二、三、四种形态分别占比73.9%、15.2%、5.4%、5.4%,做到了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坚持诬告陷害一起查、澄清正名主动做,认真落实“三个区别开来”,共澄清正名5件5人,维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激励广大干部担当尽责、干事创业。
“严管即是厚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新常态,筑牢干部教育管理堤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平县纪委监委 郭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