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看”入手 做实做细政治监督
●党在金融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能否全面落实,取决于金融领域各级党组织政治上是否立场坚定、组织上是否坚强有力、业务上是否管理有方。
●干部发生问题,往往精神状态有苗头、行为方式有迹象、群众议论有反映,直接体现为评价不佳、口碑不好。做好政治监督,必须多方面收集信息,给监督对象全方位精准“画像”。
派驻监督要坚守政治监督职能定位,思想上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工作上必须“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发挥“派”的权威,要体现在能够有力稳妥地防范和解决问题上;发挥“驻”的优势,要体现在能够及时精准地发现和报告问题上。为此,首先要解决切入点和工作抓手问题,有可操作、可评价的工作路径,才能充分利用派驻机构改革创造的制度优势,使政治监督真正探进去、实起来。我们通过实践探索,制定了《关于加强政治监督的意见》,将政治监督工作内容细化为五个方面、几十个检视点,要求实时观察、重点督促,使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一看——是否做到“两个维护”
政治监督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要任务是督促驻在企业党委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中管金融企业,最直接、最具体的检验就是看驻在企业党委是否始终如一地贯彻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完成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是否不折不扣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金融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惩治金融领域腐败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既要督促驻在企业党委作出及时准确的表态,体现党的统一意志,更要紧紧盯住“落实”二字,把克服和纠正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突破口,监督驻在企业采取落地生效的措施。
具体而言,就是检查驻在企业党委是否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工作计划、研究了配套细化的工作措施、明确了权责清晰的责任主体、采取了务实有效的推进行动、评估了开展工作的实际效果。这些工作步骤构成完整的工作闭环,缺少任何环节,都会使党中央部署要求在实施中变形走样,甚至被消解。因此,纪检监察机构要逐一跟踪检查,全过程监督促进。要利用参加列席会议、个别谈心交流和基层调研等机会,反复宣讲加强企业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中央派驻机构改革和加强政治监督的部署,把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监督的姿态立起来,强化必须真心实意做到“两个维护”、必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的刚性要求。
二看——是否有健康政治生态
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加强政治监督,需要透过政治生态这面镜子,探查管党治党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评价政治生态也许难以像认定违纪违法事实那样,要事事证据确凿,但是它弥漫在周围,是可以感知的。
政治生态是风清气正还是歪风邪气盛行,一是看是否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否认真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没有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者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二是看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不好,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有没有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是否存在“内斗”“内耗”或者一团和气的假和谐现象。三是看选人用人风气正不正,干部职工心气顺不顺,有没有买官卖官、拉小圈子、搞码头文化、违规破格提拔、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随意频繁调整干部等不正之风和不正常现象。四是看正风反腐严不严,领导干部是带头讲规矩、守纪律、严管理,敢于亮明立场、严肃执纪,还是缺乏斗争勇气,对违纪违法行为不敢碰硬,当爱惜羽毛的“太平绅士”和八面玲珑的“官油子”,等等。
三看——是否压实主体责任
党在金融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能否全面落实,取决于金融领域各级党组织政治上是否立场坚定、组织上是否坚强有力、业务上是否管理有方。但现实中确实一定程度上存在金融企业“例外论”“特殊论”,政治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突出。集中表现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失管失察问题明显,导致廉洁问题和经营风险积聚,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高发。
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持续向党委书记和党委成员这些“关键少数”释放全面从严的信号和压力。在这方面,需要做、能够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看党委是否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是否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得是否深入和具体,是不是表表态、发个文了事;党委书记是否按照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工作做到位,党委成员是否履行了“一岗双责”职责,对本单位出现的问题有没有分析深层次原因、启动严肃问责、查摆自身不足、制订监管措施、弥补制度漏洞;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按照“四种形态”要求抓早抓小、“咬耳扯袖”,谈了多少、有无记录、效果如何;对重要事项、关键环节、重点人群是否疏于监管;对巡视、审计移交的问题整改工作是否重视,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没有“前紧后松”现象,等等。这些内容,既是研判驻在企业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现状的衡量指标,也是督促其履行主体责任的着力点。要注重制定出台相关的制度规定,进一步厘清履行主体责任、监督任务清单,据此可照单检查督促,把监督做实做细。
四看——是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
对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的态度,反映了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愿不愿意接受党和国家监督的基本政治觉悟,是衡量是否真心实意管党治党的试金石。因此,检查驻在企业党委在领导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方面的情况,是政治监督的重要方面。
目前,有的党组织负责人对纪委监委提醒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重视,认为管得紧了、查得严了,会暴露家丑、影响声誉、流失人才;问题出现后又一味护短,要求纪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对违法乱纪问题不较真碰硬,以轻描淡写的批评教育和不痛不痒的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有的把纪检监察机构看作可有可无的部门,不愿意投入力量,许多企业至今未落实“三专”“三为主”要求,更遑论“三转”。对此,纪检监察机构要态度鲜明,不仅为全系统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撑腰鼓劲,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督促检查。
当前,一看党委在加强对纪检工作的领导上有哪些具体举措,提出过什么要求,是否交办批办过问题线索,有没有对纪检工作不闻不问的情况;二看党委是否旗帜鲜明地支持纪委工作,对纪委提出的监督意见是否认真研究、及时回应,在监督执纪问责中,是立场鲜明还是态度暧昧,有没有说情打招呼,干预、阻碍纪委履行职责,甚至要求纪委压案瞒案现象;三看是否配齐配强了纪委班子和队伍,为纪检工作创造了必要工作条件。今年,尤其要重点检查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关于派驻中管金融企业改革各项要求落实情况。
五看——领导干部是否有良好口碑
干部发生问题,往往精神状态有苗头、行为方式有迹象、群众议论有反映,直接体现为评价不佳、口碑不好。做好政治监督,必须多方面收集信息,给监督对象全方位精准“画像”。例如,了解领导班子整体形象和班子成员个人口碑,要看有没有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听不得不同意见情况,有没有缺乏担当精神、软弱涣散问题;看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怎么样,在群众中威信高不高,缺不缺应有的凝聚力、感召力,要看有没有不符合领导身份、不利于团结的言行;做没做到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和廉洁齐家,生活圈、朋友圈复杂不复杂,报告个人事项全不全、准不准,看配偶、子女和亲属从业情况,与本单位有无业务往来,等等。
纪检监察干部只要留心观察、客观研判,逐一回答五个方面问题,就能“看”得清、“看”得准。“看”的结果要定期报告,通过比较衡量,上级纪委就会了解其“看”得认不认真、准不准确,进而也可判断其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采取督导措施。更重要的是,“看”本身就是监督,为了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去了解、去督促,使“看”的过程成为政治监督的过程。(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10月31日07版,作者:崔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信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中信集团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