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清风文苑

筑牢思想防线 守牢廉洁底线

发布时间:2021-12-16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曾说过:“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意思是: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懦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会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毁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一致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脱物欲度过一生。这启示我们要筑牢思想防线,守牢廉洁底线。

  古语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自律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守住法律底线、守住道德底线,要牢固树立廉洁的职业操守,真正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时刻监督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恪守清廉的高度自觉,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争做清正廉洁的的党员干部。

  而且,品行的修养是一生一世的事,艰苦却也可享乐其中,涵养浩然正气。王阳明的理学主张“致良知”,他说:“良知无待他求,尽人皆有,只有被物欲泊没了他。”要求为人绝对不可动贪心,贪心一动良知就自然泯灭,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正气一失,其他就随意而变了。《二程遗书》中有言:“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贪心不足、私欲膨胀易蹈袭“欲、贪、祸”的陷阱,故谣谚俚语有节制贪欲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贪之节”劝导,更有人用行为语言予以诠释。所以说,做人要以静修身,以俭培德,以退处事,以让养心。

  文豪柳青曾经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句话对我们所有人都适用,尤其是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常常会碰到紧要处,有着各式各样的选择,在面临形形色色诱惑的冲击下最容易发生一念之差,为了自己的贪欲从而一步步迈向不可挣脱的深渊。所以说,作为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守牢廉洁底线,不可一念私贪,毕竟,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西平县纪委监委 闫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