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 为干事者正名,我们责无旁贷
“有人反映你们乡某村支部书记收取好处,违规办理贫困户……”
从县纪委出来,感觉手里的信访件沉甸甸的,反映的事情很简单,但是信息量很大,很敏感。如果反映属实,那么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不仅仅是支部书记一人的问题,还牵扯到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程序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长等人责任问题。工作这么长时间,对该村支部书记接触仅限于工作关系,感觉他待人温和,做事还是很认真的,对于他的举报有些意外。不管怎么说,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回去之后,立刻向纪委书记汇报,并商讨下一步方案。
“苗书记,你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请你谈一下咱们村贫困户是如何评选的。”
“我们村的贫困户是农户自己先申请,然后由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群众代表决议,决议结果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里,再次进行信息审核,最后报县里,对上报信息再次比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比对”的程序进行。”
“苗书记,你对你们村贫困户朱某家里情况了解不?请你谈一下。”
“朱某家情况比较特殊,这家夫妻俩原先都在外打工,借钱在城里买了房子,两个孩子一个上中专,一个正在上小学,谁知去年,男的在外干活时,突发脑溢血,幸好救治及时,捡回条命,不过落个瘫痪,不能言语,看病花费了十几万,现在就他媳妇一个人在外打工,还要看病还要养孩子,确实不容易。这家男的父母都是农民,干不动活了,就找到了村里,看能不能帮帮他们。我跟村“两委”商讨了几次,最后大家同意让党员代表们决定。”
身处基层扶贫一线,也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能感受到第一书记对群众的一片赤诚之心,扶贫的任务就是帮助困境中的人摆脱贫困。
“大爷、大娘,乘凉呐,你们知道咱们村评选贫困户不?”
“知道,知道,那不墙上贴的有,还有人上俺家问过俺们呢。”
“那你感觉咱村评选的贫困户中不中啊,有没有不符合条件的啊?”
“俺感觉评选的挺准的,人家确实有困难。这事不能攀比。”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心中都有杆秤,你瞒不住他们,也骗不了他们。
通过与支部书记、朱某的家人等人的谈话,以及调阅扶贫相关资料,我们最终认定,此事查无实据,不能认定支书违规办理贫困户,从中收取好处。
当我们把调查结果反馈给支部书记时,支书舒了口气说:“刚开始调查时,我还有些生气,好几天吃不下去饭,睡不好觉,以为有人要整我。现在纪委调查清楚了,还了我清白,感觉轻松多了。”
我笑着说:“只要一心做事,不徇私,谁也整不了你。我们纪委不会听风就是雨,随便冤枉干事的人。”
村支书旋即诚恳地说“既然有群众举报,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让老百姓产生了误解,以后,我一定认真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看到村支书缓解了压力,正确地认识了问题,我心里的焦虑也释然了。
作为身处扶贫一线的纪检干部,我对扶贫一线人员的辛苦感同身受,他们放弃安逸,顶风冒雨下村入户,只为早日改变贫困现状;他们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四处奔波,只为贫困户早点脱贫。也许在工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看到了,他们一直都在扶贫的路上奔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把问题调查清楚,是对举报人的尊重,也是对扶贫干部的尊重,更是对事实的尊重,为干事者正名,为干事者撑腰,我们责无旁贷。(西平县专探乡纪委 宋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