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传家风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民日报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会有好的基础。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内核,好的家风家训不仅仅家族收益,更是社会的奠基石。
关于家风家训,我也曾问过父母,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润物于无声。如今言传于小辈,我想家中潜移默化的是“勤俭节约,诚实善良,孝敬长辈”。
听妈妈说,她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又身处偏僻的农村。家中孩子较多,常常是,一件衣服,往往哥哥穿完,弟弟穿,再接着是自己和妹妹穿,衣服缝缝补补不知穿过多少岁月。而这缝补过多次的衣服最终的归宿是被剪开当成抹布,继续发挥余热。这是姥姥对孩子们的教育——节俭。
到了我这一代,节俭就重点体现在吃饭规矩上了。父母对我的要求是吃饭时要吃的干干净净,碗里不剩一粒米。即便是掉到桌子上的米粒,也要捡起,也要抹到嘴里。妈妈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现在,我已组建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偶然间我发现儿子吃饭时,偶有米粒掉落在身上,他会自觉地捡起,放回嘴里。掉到地上的东西,他会迅速捡起,并边念叨着“不干不净,吃着没病”,边往嘴里塞。我想这便是节俭家风的传承与润物细无声的代表吧。
在家里,父母孝敬老人,我也深受影响。爷爷奶奶与我们同住一个院子,平时各吃各的。但妈妈只要一改善伙食,做些好吃的时候,总会在第一时间给爷爷奶奶端去一碗,然后才轮的上我们吃。长大成家后,每次回妈妈家,我也总是先拿着爷爷奶奶爱吃的吃食去他们屋里坐一会儿陪他们聊聊天,顺便扫扫地,整理一下物品。他们走在村里见人就夸孙女孝顺,引得众人羡慕不已。
作为一名家长,总是对孩子充满着许多期望,希望他健康快乐,更希望他诚实善良。经常告诉他:人无信不立,没有诚信,不诚实,没有人会喜欢,更无法在社会上立足。除了诚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品质是善良。每次走在街上,看到有沿街乞讨的老人总会给他一些零钱,让他把钱轻轻地放入碗中。无论乞讨之人是否真的可怜,我只是想先培养孩子的善良及同情心,不要让他从小怀着防人之心,日渐麻木,长大之后就没有了对不幸者的怜悯心了。
家风拂过,毫无痕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的,勤俭节约,孝敬长辈,诚实善良,已成为我们家的家风。我的家风家训简单质朴,但我这一生,甚至我的下一代,依然在践行,我的人生也因此而丰富丰满。
家风,就是家中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一件件看似微小的事情,会穿越茫茫岁月,一直在“家”中传承。(平舆县纪委监委选送 杨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