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巡视巡察 -> 巡察信息

平舆:把准巡察要点 深化政治巡察

发布时间:2020-06-04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近年来,平舆县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关于巡视巡察工作决策部署,创新方式方法,在聚焦巡察定位、撰写巡察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着力推动全县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个定位”,细化巡察监督内容。巡察是政治巡察,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把握全局。具体巡察工作中,要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分类推进,紧扣被巡察党组织职能职责开展巡察,从具体业务切入、从政治高度发现和辨析问题,全面审视被巡察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一是聚焦职责定位。巡察组进驻前,要具体掌握被巡察党组织的核心职责,这是巡察能否在短暂的巡察期限内取得重大成效的前提。聚焦职责定位,就是看被巡察党组织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情况,立足行业部门特点,看被巡察党组织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偏离职责范围,是否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用,是否在履职尽责中真正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聚焦方案要求定位。巡察方案是巡察工作的总指南,是具体的“作战计划”。巡察有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式巡察等多种方式,不同的巡察方式要求的巡察侧重点各不相同,巡察要紧紧围绕巡察方案中的重点要求,结合“负面清单”开展工作,把握时间进度,校准巡察方向,精准监督内容,确保巡察工作不跑偏、出实效。三是聚焦关键少数定位。深化政治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紧紧扭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防止“枪口向下”。巡察要抓住党委(党组)这个关键主体,突出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突出关键职能,不能只关注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偏离巡察重点。

  把准“三个关系”,深化政治巡察。巡察工作要想达到找准病灶、查明病因、开出药方的效果,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巡察过程中的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巡察分析问题时,要把握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问题的界限,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主客观因素,体现宽严相济。二是处理好前和后的关系。在巡察中要把握时间节点,处理好前任和后任的关系,对于上届党委(党组)班子遗留问题,和本届党委(党组)班子任期内存在问题要区分开来,厘清责任。要处理好改革前和改革后的关系,对于被巡察党组织机构改革前后的职能职责要捋清,分清具体情况,把握巡察重点。三是处理好行业系统和单位自身的关系。巡察县直单位时,既要看本系统、本行业贯彻县委决策部署的情况,也要看单位自身内部管理、从严治党的情况,要注意区别是行业系统内部沿袭的问题,还是内部管理不到位、从严治党不够有力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的反馈问题,推动解决问题。

  突出“三个标尺”,提升巡察报告政治高度。巡察报告是对被巡察党组织政治生态的精准“画像”,必须要坚定政治方向,把牢政治责任,从讲政治的高度撰写,切实体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一是找准“标尺”。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认识,精准掌握巡察的政治标准,提升巡察报告的政治站位。二是重视实践。巡察报告既是写出来的,又是在实践中巡出来的。因此,要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通过对资料进行反复查阅、分析、研判,形成对被巡察党组织的问题和风险点的整体认识,再回到巡察实践中去印证和检验这些问题,来提高巡察报告的理论水平,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效果。三是强化逻辑。巡察报告的撰写必须要体现高度的逻辑性,要有高度、有深度,要将巡察发现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讲清楚、说明白,为下一步反馈整改打好基础。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好巡察报告中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之间的关系,使之层层相扣,相互支撑,高度凝练,与段落内容中所展现的事例、数据等相匹配。总之,一篇合格的巡察报告就是要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观点鲜明”,体现政治性、实践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平舆县委巡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