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 | 俭以养德 廉以立身
清代名臣陈廷敬有言:“贪廉者,治理之大纲;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揭示了节俭与廉洁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和立身处世的重要意义。俭德是中华民族普及最广、传播最久、受认可度最高的美德之一,为修身、齐家和治国的必备品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做到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回溯历史,节俭与廉洁始终紧密相连,宛如共生的连理枝。《说文·人部》有言:“俭,约也。”俭,从其本义的约束、节制,延伸至消费层面的节俭、节约,是对物欲的理性管控。“俭则寡欲”,当人们将物欲控制在合理范畴,不被奢靡浮华迷惑,便能远离贪腐的泥沼。俭,是廉洁的根基,唯有秉持节俭之风,才能筑牢抵御贪腐的坚固防线,进而养成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
而廉,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是高悬于头顶的明镜,时刻照鉴着为官者的言行。《周礼》以“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考察官吏,将“廉”置于核心地位。苏轼在《六事廉为本赋》中亦指出,“廉”乃善良、能干、恭敬、正直、守法、明察等诸多优良品质的根本。明代汪天赐强调“为政者以正为本,以廉为先”,一语道破廉洁对于为政者的关键作用。一个“廉”字,承载着公正无私、不贪不占的高尚操守,是为官者安身立命的基石,是赢得民心、成就事业的保障。
俭以养德,要求党员干部在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做起,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不盲目攀比物质享受,以俭朴的生活磨砺自己的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要注重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提升,追求高尚的精神追求,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情趣滋养心灵,让节俭成为一种内化于心的修养,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廉以立身,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守廉洁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权力面前保持敬畏之心,深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人民谋福祉,绝不能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在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惑,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要时刻以党纪国法为标尺,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是历史的镜鉴,也是时代的呼唤。党员干部应常怀“奢者狼藉俭者安”的清醒,恪守“廉者不求非其有”的自律,将节俭与廉洁融入血脉,化作行动自觉,让勤俭廉洁的清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西平县纪委监委 闫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