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新闻头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发布时间:2019-05-1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专门谈到,“我还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调查研究对于做好工作的重要性,谈到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都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再谈到调查研究必须做到“四个紧扣”,在如此重要的场合用整整一大段展开论述,足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和践行者,“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一路走来,他如是说,更如是做: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他用“五个过程”来概括调查研究的内涵和重要作用,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是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由于具有非常广泛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始终贯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人们对那一幕印象极为深刻:2012年12月7日,广东深圳,不腾道、不封路、不扰民,不设红地毯和欢迎横幅,没有层层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低调启幕。此次调研行程满满、内容丰富,考察前海、参观光启、了解腾讯、深入渔村,总书记边走边看,且行且思。在途中,他鲜明强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春夏秋冬、大江南北,这是求真务实的足迹。6年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路上。春天的安徽凤阳小岗村,盛夏的湖北鄂州市长港镇,金秋的北京师范大学,严冬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他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喀什,从祖国南端的海南岛到东北三省的黑土地,他步履坚实、从未停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在习近平总书记示范引领下,中央领导同志纷纷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到车间码头、田间地头、市场社区,察民情、访民意、问良策,为促改革、谋发展摸清底数、号准脉搏,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15日-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图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察看自然环境、村容村貌。

  

  深入群众、心系民生,这是人民至上的深情。“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习近平总书记视调查研究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通过一次次考察调研,把党中央的深切关怀送到群众身边。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马培清家中,总书记说“我今天乘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在山西吕梁赵家洼村,总书记来到农田边,察看玉米和芸豆长势;在甘肃定西,总书记专程考察引洮供水工程工地,叮嘱当地干部要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温暖的话语,流露的深情,让党心民心紧紧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坚信,下到基层全是办法。他要求“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坚持问计于民,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通过一次次考察调研,党中央不断从基层的火热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化解矛盾、啃掉“硬骨头”的妙计良方。

  刨根问底、破解难题,这是攻坚克难的雄心。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勇敢面对各种风险挑战,逐一破解道道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精准发现问题,推动化解矛盾。密集的调查研究,范围涉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方面面,涵盖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诸多领域,突出精准脱贫、抓好安全生产、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问题。经过大量扎实的调研,获取了丰富而详实的第一手材料,掌握了真实而全面的实际情况,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出台,以及重大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决策参考。

  探寻规律、获得真知,这是率先垂范的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备基本功。他躬身示范,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掌握调研方法,用好调研“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提出深、实、细、准、效的要求,其实质也是搞好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深就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到田间、厂矿、群众和各社会层面中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实就是作风要实,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循此而行,才能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为科学决策服好务。

  当前,全党上下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看齐,转变调研作风,提高调研质量,崇尚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9年第10期,作者:何艳、董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