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进新征程上的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得通、行得稳,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造福人民作为发展方向,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是以人为本。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利用资本为人民创造价值、创造福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就“新”在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这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到改革开放之后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问题,再到今天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少数人享受现代化成果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利益实现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物转向人,这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人是现代化活动的主体。在现代化演进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凭借物的现代化与治理的现代化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积累丰富物质财富、提供新的思想观念,为人的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环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前提。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是现代化活动的承担者,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创新制度、高效管理等都要依赖且运用人的现代人格和现代品质。现代社会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强调人的创造性。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人的建设为核心。目标体系要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战略与战术相结合,长远奋斗目标和当前具体行动相结合,紧紧围绕人的建设为核心做规划定思路明责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同人群有不同路径。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要把农民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实现现代化。“关键少数”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立场。领导干部是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永远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人民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要注重为人的发展服务。干部队伍是现代化建设骨干力量。要加强干部队伍党性修养锤炼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党员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发展的实战本领。特别是要系统提升驾驭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专业认识。围绕以人的建设为核心推进现代化,提高基层一线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核心,完善基层治理架构和社会组织动员体系。围绕共同富裕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从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发,因地制宜和聚焦特色相结合,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积极用好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厚植以人为本的产业基础。要激活人的创业热情,积极落实国家创业带动就业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激发创业热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精神文明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化人、培育人、塑造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王克修,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