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双循环 提升幸福感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面都给予很高的关注。“大循环”“双循环”有何内涵?党中央做出这样的战略抉择有何深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概念提出后,如何切实做到学深悟透做实笃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看似简简单单,实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创造全新竞争优势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战略抉择。
首先,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发展中的外部环境风险日益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习近平在政协联组会上列举了一系列不利局面,如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这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震荡。
其次,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习近平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不仅“颜值高”、“体格壮”,而且“气质好”、“活力旺”,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需要充分开发挖掘。
再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到如今的“双循环”……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2020年12月11日,“国内国际双循环”入选“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这代表着十三亿中国人民对党政国策的关注,在世界动荡变革期,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唯有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习近平所要求的那样,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确山县纪委监委 杨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