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回访教育做实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0-08-14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2020年8月13日河南日报刊登了《驻马店市纪委监委暖心回访换初心促“有错干部”转向“有为干部”》的文章,作为一名干过十多年警察的基层巡察干部,我既参与过执纪监督办案,又在疫情期间参与了驻马店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读到这篇文章后,思绪良多,很有感触。

  回访是纪检监察机关落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的具体举措。《党章》第四十条明确规定:“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分”惩前毖后,“回访”治病救人。回访,是深化落实“治病救人”这“后半篇文章”的具体举措,是纪检监察工作进一步走向精细化的具体体现。《党章》明确执纪监督的“四种形态”以后,纪检监察工作逐步走向了精细化,不但明确了对某一形态的纪法问题采用对应形态的执纪监督,也在逐步消除“惩前毖后”偏重、“治病救人”不足的现象,各个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在“治病救人”方面的有益做法。驻马店市纪检监察机关两年来开展回访教育受处分处理人员1625人(次),帮助他们唤醒初心、重拾信心,放下包袱再出发,充分体现了治病救人的原则。在实践中,我们将“四种形态”和“扁鹊三兄弟治病”的历史典故放在一起看,越发明白不是所有的病都得断腕刮骨,更多的是要修复,最多的是要红脸出汗治未病,“治病救人”必将成为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心理服务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进入小康社会,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越来越深,人民的心理服务需求爆发式增长,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所以,心理服务工作既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产物,又是满足人民需求、落实国家要求的产物。驻马店市是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55个试点市之一,在试点工作中已经总结出了“西平经验”、“12345热线心理专线”等一系列经验做法,8月22日,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也即将在驻马店召开,社会心理服务正在向机关、学校、医院、社区、企业、监所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面铺开。纪委监委开展回访,不仅是本职工作,实际上也是心理服务工作,也是可以总结出来经验的做法。

  回访是心理服务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天然结合点。社会心理服务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塑造良好社会心态,解决情绪问题,提升认知高度,保持健康心态,促进社会发展。这与驻马店市纪委监委创新开展回访教育工作,帮助受纪律处分、政务处分、组织处理的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干事创业,让跌倒的干部重新站起来,达到政治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统一的初衷和目的是高度一致的。俗话说“心病难医”。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开展处分、问责都是有章法可依的,遇到疑点难点,只要搬出条款就能解释清楚。而回访教育就相对有一定的弹性,操作起来没有十分明确的可依据的规范,这就要求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不但是办案的能手,还要不断锤炼心理服务相关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于平常的回访工作,我们可以加强学习,逐步掌握心理服务技能,助力我们的工作上台阶;对于一些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回访对象,就可以引入专业心理服务,协助开展回访工作,以求实效。心理服务部门要突出“服务”性质,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共同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上蔡县委巡察办副科级巡察专员 侯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