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掸思想之尘 永铸信仰之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这十二字箴言字字千钧,既是对党员干部修身立德的深切告诫,更是对权力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当下,它为广大党员干部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坚守初心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终身践行。
勤掸思想尘,是淬炼党性的每日必修课。北宋包拯始终以“明镜高悬”自警,将每一次断案理政都当作拂去思想尘埃的过程,让公正廉洁的信念在日常坚守中愈发坚定;焦裕禄在日记本上反复抄写“不搞特殊化”,把对特权思想的警惕融入工作点滴,用“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境界,为思想防线筑起坚固堡垒。这些典范人物的共同特质,在于将思想净化转化为“晨钟暮鼓”式的自觉,当下党员干部当以“每日三省吾身”为镜,常扫思想浮沉,既要严把“第一次”关口,杜绝“小节无害”心理,更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批评建议视作“除垢良方”,在“红脸出汗”中锤炼政治本色,在持续的自我净化中永葆思想清澈。
多思贪欲害,是涵养正气的精神防火墙。对贪欲危害的深刻认知,能指引党员干部在人生道路上稳健前行。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面对各种诱惑始终坚守本心,他算的是民族存续的“大账”,用坚定立场守护着国家和人民利益;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始终坚守“公家一分钱都姓公”的底线,即便生活拮据,也以献血换钱抚养孤儿,用行动诠释着对“名节账”“家庭账”“自由账”的清醒权衡。“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的铁律警示着每一个人,党员干部更当常有“如何坚守初心”的自问,守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本分,把政治帐摆在首位,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觉悟守护政治生命,把民心帐记在心头,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夯实执政根基,用清正廉洁书写新时代答卷。
常破心中贼,是抵达崇高的心灵修行路。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而真正的共产党人总能以强大的自我革命精神战胜心中的杂念。廖俊波在政和任职时,拒绝所有工程承包商的宴请送礼,常说“党员干部不是官,是为民服务的勤务员”,他破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歪念;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用“我没有权利为自己谋私利”的宣言,击碎了“功成名就该享乐”的执念。他们破除的不仅是私心杂念,更是权力异化的思想毒瘤。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需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佛系”心态下的敷衍塞责、“官僚主义”包装的虚假作为,让权力始终在为民服务的轨道上运行,在自我革命中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从包拯案头的青铜镜到焦裕禄窗前的煤油灯,廉洁从不是博物馆里蒙尘的古董,而是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炬,在历史长河中熊熊燃烧,照亮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征途。当“勤掸思想尘”成为刻入骨髓的肌肉记忆,当“多思贪欲害”化作抵御诱惑的铜墙铁壁,当“常破心中贼”熔铸成永不松动的精神铆钉,我们的干部就能在糖衣炮弹面前挺直脊梁,在利益漩涡中站稳脚跟!(泌阳县纪委监委 王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