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意思”背后的“大围猎”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5-10-17

近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一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其中不少案例表明,“大规矩”的失守往往始于对“小意思”的妥协。这些党员干部最初都是从收受一些“小礼物”、接受几次“便饭”、享受一些“便捷服务”开始,逐渐放松警惕,最终在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中滑向深渊。

“小意思”往往披着人情往来的外衣,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一张购物卡,数额不大,看似合乎情理,容易让人在“盛情难却”中半推半就,在“下不为例”中自我安慰。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小意思”多是投石问路,瞄准的是干部手中的权力资源。行贿者精于算计,善于用“细水长流”的感情投资,瓦解干部的防备心理,一旦干部在“小恩小惠”面前失了原则,便如同打开了堤坝的缺口,在权力寻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量变引起质变,是哲学规律,也是腐败发生演变的现实轨迹。思想的堤坝一旦打开一道小缝,便极易被欲望的洪流彻底冲垮。从接受一次吃请,到收受礼品礼金,再到巨额贿赂;从生活作风上的不检点,到工作决策中的以权谋私,最终完全丧失底线。许多落马干部的忏悔书都揭示了这一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堕落过程。这深刻警示我们,廉洁防线的失守往往始于对“小节”的失守,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一顿饭、一瓶酒可能带来的腐蚀风险,不能轻视细微之处潜在的作风隐患,必须时刻保持清醒,防微杜渐。

根治“小意思”酿成的“大问题”,需要综合施治。一方面,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风腐一体”的演变规律,学深悟透、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关于廉洁纪律、生活纪律的规定。要用好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清楚“小意思”背后的大陷阱,知敬畏、明底线。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日常监督执纪。纪检监察机关要注重从信访举报、日常检查、巡视巡察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接受宴请等行为露头就打、寸步不让,坚决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条。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在“小意思”面前保持定力,守住第一道关口。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将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唯有慎初、慎微、慎独,方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担当作为、行稳致远。(正阳县纪委监委 王丹阳)